月归档:六月 2011

第二百零六日-古巴-特立尼达-哈瓦那-重返哈瓦那(中) 2011年5月15日

在特立尼达汽车站可以见到售卖前往哈瓦那的士(小巴)车票的工作人员,价格与长途大巴相同,反正只要认准CUBATAXI的标志,车况都不错,司机也会基本的英文。

出发,除了我俩还有一位澳大利亚来的大姐,大约40多岁,生活在西澳一个不太出名的小城。我们在哈瓦那下车,她前往Vinales。我们向她推荐Vinales附近的Jutias海滩,不过看上去她着实没什么兴趣,还补充了一句:在澳大利亚,到处都是美丽的海滩。

我们颇有些鼻子碰灰的感觉,不过这个尴尬在一个月后得到了缓解。因为从特立尼达到哈瓦那沿途不时有些古巴特色的政治标语与宣传画,这位大姐的卡片机对焦太慢,就拜托我们把拍到的相关照片都发电邮给她。于是,来来往往有了几封邮件的联系,她很热情,说我们如果去澳大利亚玩可以去找她,还附带了几张她家附近的海滩照片。我们一看照片(图片点击这里),立即明白了她当时对于Jutias不屑的理由。

大意是纪念猪湾革命(古巴击退美国一次登陆进攻的著名战斗)

阅读全文

发表在 11---------------古巴, 11.03-特立尼达-20110513, 11.04-哈瓦那-20110515 | 标签为 , , , , , , , , , , , | 1 条评论

第二百零六日-古巴-特立尼达-哈瓦那-重返哈瓦那(上) 2011年5月15日

在我们最初的古巴行程计划中,特立尼达是前往古巴东南部城市圣地亚哥的中转站。我们在游记中见到的古巴行程通常为一周到半个月。在超过10天的行程中,圣地亚哥是非常热门的一站。不过前往圣地亚哥的代价很大,从哈瓦那前往圣地亚哥搭乘巴士单程15小时以上,因此,大多数游客会选择夜间巴士,节省时间但很辛苦。虽然两地之前通航,但是看看雅克-42机型的故障率,乘坐古巴航空(Cubana)的航班真是一个需要运气的冒险。

我们初到墨西哥时在客栈遇到一位美籍越南裔大哥,他曾在古巴旅行40多天,特立尼达是他最怀念的一站。的确,如他所言,特立尼达是我们在古巴最闲适的一站,海滩、民宿、龙虾、小城、音乐、舞蹈,所有元素相得益彰,精彩但不繁华,像是一大碗地道的过桥米线,配料丰盛却不喧宾夺主,生活如米线般平淡的沉浸在滋味十足的汤中。

不过,考虑再三,在放弃了圣地亚哥行程之后,我们没有计划在特立尼达多做停留,打算返回哈瓦那度过在古巴的最后两天。因为这一天是周五,一周之前,我们正是在周五遇到了那支街头乐队,我期望那是一场庆祝工作结束的狂欢,每周都是如此。另外,我们也打算在哈瓦那多停留一个整天,想再去老城逛逛。

在我们将要离开的前晚,民宿的阿姨特意和我们小叙了半个多小时。阿姨有个很酷的名字,Mercedes,与大名鼎鼎的奔驰同名。语言不通,半个多小时的交流,大约只是我们日常对话5分钟的信息量。经过墨西哥和古巴的锻炼,我们的西班牙语稍许有了些进步,除了4和9两个数字,我们可以从1数到10,这种水平完全没法对话。奔驰阿姨把一些词汇写在纸上,我们用手机上的翻译软件读懂再将自己的想法缩减成单词译成西语写在纸上,加上张牙舞爪的肢体表达,困难无比,但也乐在其中。

通过墨西哥与古巴两地的旅行,我们对学习西班牙语的热情高涨,纯朴热情的中美与加勒比海各国,广袤的南美大地,对我们充满了吸引。我们仍然期待着再次前往欧洲,继续埃及与东非之行,把假期花在斯里兰卡或是印度的某个小城,但是所有这些似乎都无法与拉丁美洲媲美,如同海子的诗——远在远方的风比远方更远——拉美有一种神奇的力量,一无所有,但让人着迷,那里距离人类更近,原野与歌声、色彩与舞蹈、山川与遗迹,一切神秘的,初始的,本源的,那里有一个答案,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

奔驰阿姨打算托付我们一个任务。95年时曾经有一对日本夫妇来到古巴度蜜月,住在这位阿姨家中,在之后的16年里,这对夫妇一直保持着与特立尼达的联系。阿姨拿出很多寄自日本的明信片和信件,照片上可以看到这对日本夫妇从结婚伊始到生儿育女的历程。阿姨说由于古巴无法访问互联网,所以在自己迁入新居之后一直想把新家的照片发给这对日本夫妇,于是拍了一些照片让我们在离开古巴之后发送到日本夫妇的电子邮箱,并委托我们寄送一张明信片到日本。

奔驰阿姨家中的小院

阅读全文

发表在 11---------------古巴, 11.03-特立尼达-20110513, 11.04-哈瓦那-20110515 | 标签为 , , , , , , , , , , , | 1 条评论

第二百零五日-古巴-特立尼达-披萨、海滩、老爷车及Salsa舞 2011年5月14日

清晨睡到自然醒,开窗即看到窗外小院的葱葱绿色,感觉真好。而当这小院正中还布置了一顿非常丰盛的早餐,稍事洗漱,即可享用,那更是非常好的感觉。我们的特立尼达的一天就是这样开始的。

在巷子里玩球的孩子们

阅读全文

发表在 11---------------古巴, 11.03-特立尼达-20110513 | 标签为 , , , , , , , | 1 条评论

第二百零四日-古巴-特立尼达-抵达 2011年5月13日

今天是迁徙日,我们将离开Vinales小镇,前往古巴中部城市特立尼达(Trinidad)。民宿的老板娘已经帮我们联系好了特立尼达的住宿,倒也是很省事。

老板娘非常厚道,她母亲做的香蕉蔬菜汤让meer完全恢复了活力,但是结账时并没将这个价格计入,而是和我们说愿意付多少就付多少好了,前一天不大愉快的烟草作坊之行也说不满意就不用付费了。烟草作坊之行按说也不全是老板的责任,蔬菜汤虽然都是些当地的作物,但是量却着实不少。向在哈瓦那老马家一样,为了表示感谢,我们特意多付了一些费用。

在这里住了3天很是合拍,无奈Vinales太小,没太多可逛之处,和老板娘及她的母亲都按当地礼节吻了下脸颊,才依依不舍坐上的士。老板娘的父亲还送了我们一捆当地的土雪茄,以作留念。

送我们的一捆雪茄

阅读全文

发表在 11---------------古巴, 11.03-特立尼达-20110513 | 标签为 , , , , , , , , , , | 1 条评论

第二百零一日-古巴-Vinales-抵达小镇 2011年5月10日

哈瓦那前往Vinales,本来听说是两小时左右的车程,但是Viazul公司的巴士时刻表上却显示需要3小时50分钟,包括中途的一次停车休息。

我们搭乘9:00出发的巴士,到达已近13:00。客车快要到站的时候,看到有两个老外端着相机跟着跑,很是奇怪,因为在古巴Viazul的车不算少,拍张照片不是什么难事。不过下车的一刻总算明白了他们镜头的对象——车下接客或是拉客的人们,至少有30个人在车下嚷作一团,这是我们到目前为止在古巴见过的最热闹的场面。手里拿着各种道具,有的是照片,有的是民宿的名字,接我们的客栈主人比较低调,不过我们比较显眼,一车游客只有我们两个亚洲面孔,自然也不需要逐一确认。

小镇虽然不大,却是旅游重镇,正规的士排着队停在巴士停靠点

阅读全文

发表在 11---------------古巴, 11.02-Vinales-20110510 | 标签为 , , , , , | 评论关闭

第二百日-古巴-哈瓦那-景点串联与当地生活(下) 2011年5月9日

行程将要结束,我询问哪里可以兑换一些比索,于是耳环将我们带到一处叫做CADECA(Casas de Cambio的简写)的营业点门口,在古巴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这个机构,不是银行,但是可以进行货币兑换。这个机构每天中午午休,临到开门还有20多分钟,但是门前已经排起一条长队。耳环陪我在长队等候,越聊越熟。耳环显然是个对制度充满愤恨的角色,话题越来越深入直接。

一些制度听起来简直不可思议,我们无法判断事属真实还是有所夸张。耳环提到古巴所有住房由政府统一分配,如果一个人移居他国,他的住房会被收回,并且,亲人与孩子也必须带走,不得再次入境。大部分人的正常收入只有每月150土比(CUP),非常之低,参照的话,街头向本地人售卖的冰激凌一个大约3土比。我们后来听到过不止150土比的版本,但的确很少。越来越多的商品都是红比(CUC)计价,粮票根本不够用,汽油也很贵,几乎所有人都在做非法的事情。的确,我在路上遇到很多次搭讪,有推销雪茄的,有推荐音乐和salsa演出的,所有这些都是计划经济之外的地下的项目。用耳环的话说,人们的日子非常艰难(very hard),不过不会有什么变化,除非领导人死掉。

耳环说在街头谈论政治非常危险,不过因为几乎没有人懂英文,所以可以和我小声谈论一些。他说虽然街头的人们看上去很高兴,但是在家都是抱怨。不过在我们看来,古巴人总是有些先天的乐观,加上先天对音乐与舞蹈的天赋,应当不是如此压抑。

耳环对中国似乎没什么了解,也没太多兴趣,只是听说过中国的改革,但是并不清楚中国的经历与现状。我提到76年毛死后,又过了两年变革就开始了,这个没能让耳环充满什么期望,他眼神有些空洞的说,他们必须等死两个,兄弟俩。不过说到中国在昂贵的教育与医疗现状后,耳环的眼神从空洞变得有些惊讶。之后我又提到中国的富二代、太子党,提到中国的贫富差距,耳环表示古巴也是如此,的确,老马家应当是个典型的例子。

在我从CADECA兑换完钱出来,耳环完全像是换了一个人,兴奋而激动,他说今天是他的幸运日。在我取钱的时候,他碰巧遇到一个失去联系很久的音乐家朋友,可能会在墨西哥工作的联系方面提供不少帮助。我们打心眼儿里为他高兴,尽管没过多久他又陷入了现实的沉思。希望他一切顺利。

回到老马家吃罢午餐,meer留在房中休息,我去附近的长途巴士站买第二天前往Vinales的车票。巴士站门口黑车云集,价格比巴士略高,黑市果然无处不在。买完票从车站回民宿的路上看到一个超市,进去一看与想象完全不同,面积很大,昏暗的光线中只有三个柜台,卖一些厨房用的调料配料,另外一个小房间门口排成一队,人们可能在那里购买或者领取口粮,像极了小时候见过的粮店。之后又见到一家小卖铺,从地段看完全不是为游客服务的场所,货架不满,全部是红比(CUC)标价。再后来陆续又见到两家商店,其中一家是被一个老大爷领过去的,老大爷常听CRI(中国国际广播),懂些英文,见了中国人非常热情,这家店里的商品标价是CUP,但是结账时是会换算成CUC,我买了一听古巴产的可乐,0.55红比(CUC);另外一家商店有条码扫描仪,一听啤酒卖1红比(CUC)。

长途巴士站的时刻表与票价

阅读全文

发表在 11---------------古巴, 11.01-哈瓦那-20110507 | 标签为 , , , , , , , , , | 评论关闭

第二百日-古巴-哈瓦那-景点串联与当地生活(上) 2011年5月9日

昨天一天在家休养,为了帮助meer的肠胃尽快恢复,每餐都请老马帮我们准备一份鸡汤。老马看我们对外出四处奔波仍有疑虑,便介绍了一位会讲英文的朋友,说今天可以开车带我们去各处景点游览一通。25红比(CUC)的价格不低,不过算是厚道,如果我们自行完成若干景点的交通,除了大量的徒步,恐怕还会有更多的开销。另外,这样还可以把我们原计划两天的线路合并到一天,一举两得。

约好早上9点出发,那位朋友提前到老马家等我们。看上去30多岁,英文流利,穿一件紧身白色背心,仔裤,整洁利落,一只耳朵戴了个硕大的金耳环,有些突兀,不过看上去蛮酷,桀骜不驯的模样。耳环先做了一番自我介绍,他是一个音乐人,喜欢中国武术(用词是:muscle art),今天会带我们前往一些哈瓦那代表性的地点,大概4、5个小时,下午两点前返回。说罢带我们出门上车,一辆蓝色日产蓝鸟。

其实哈瓦那的一些景点我们并没什么太大兴趣,城堡、旧城、海滩、国会大厦、革命广场,如此若干。我们在墨西哥已经访问了一些殖民城市,哥斯达黎加的海滩仍旧让人难以忘怀,相对而言,哈瓦那最吸引的我们的是人们如何生活,以及他们对现实的看法与未来的期望。不过这些景点算是整个城市的骨骼,所有鲜活的生活都附着在这些凹凸起伏的地平线之上。

在一些教堂与城堡之后,到达国会大厦与附近的华人街,耳环带我们进入一条中国店铺构成的街巷,前天我们并未发现这里,街道不宽,两侧雕梁画栋,檐角飞扬。我们看到一家门面上写着“豆浆”两字,便打算稍作歇息,顺便请耳环品尝一下中国豆浆。不过耳环却完全没有尝试的兴趣,再三推辞索性点了一瓶可乐。耳环有些犹豫,不过还是对我们说:所有古巴人都不喜欢豆子,恨豆子,因为政府总是把豆子掺在各种售卖的食品里,用来填充分量。整条街我们只见到一张年轻的中国面孔,还有一名混血的店员,耳环说他们可能已经是第四代了,稍多一些的是老华人,革命之后这里商品交易不自由,年轻人早已远走他乡。

路过的教堂建筑

阅读全文

发表在 11---------------古巴, 11.01-哈瓦那-20110507 | 标签为 , , , , , , , , , , , , , , | 评论关闭

第一百九十九日-古巴-哈瓦那-休养与街头乐队 2011年5月8日

经过昨天下午和晚上的奔波,meer有些疲惫,对前些天在墨西哥的生病我们心有余悸,于是决定今天在住地休养,也找个机会和老马聊聊天,毕竟古巴最吸引我们的不是风景而是这个国家的普通生活。

有必要八卦一下老马的家庭组成。老马家共有三个孩子,老大是个女儿,出嫁后育有一子一女;老二是儿子,也就是前一天我们见到的那个,现在在一家政府机关工作,目前与同居女友和老马住在同一屋檐下;老三是女儿,不大清楚年龄,不过似乎是老来得子,目前在美国迈阿密上学,于是老马的妻子最近七个月就在迈阿密陪着女儿。其实,这些家庭成员倒是没什么特别,最特别的是迈阿密这个地名,这个情况可不一般,古巴与美国目前仍为敌对国,送孩子去敌国上学是一件蛮有挑战的事;另外,古巴收入在美国消费,可以想象老马应该是有不少积蓄。家庭组成就是这样,我们在这一天是这样认为的,看上去是个富裕和睦的大家庭,不过直到我们离开古巴的那天,老马的一个更小的女儿出现了,这是后话。

早餐比较丰盛,特别是一大杯鲜榨果汁,喝起来十分尽兴惬意。老马特意摆了两幅筷子在桌上,用一对熊猫造型的陶瓷筷架支着。老马说这是他出访中国带回来的礼品,不过是在遥远的95年。那时的老马作为一名政府工作人员随团访问了北京和上海,还说有空让我们看看他那时的照片。怪不得我们第一天到达时曾经看到陈列架上有中国古典建筑造型的工艺品。

古巴的所有民宿都会有偿提供三餐,据说很多家中主厨手艺不凡,绝不逊色与饭店的大厨。不过这一天恰好是母亲节,老马的妻子又不在古巴,于是儿子陪着女朋友探望未来的岳母大人,老马头有些孤零零的一人在家。估计马夫人在的时候,马夫人是主厨,不在的时候主要靠儿子做大餐。老马一个人只能应付三明治果汁之类的早餐,午餐晚餐就搞不定了。我们要在家里宅一天,自然大餐是计划在家里吃的,这可让老马头犯了愁。还好车到山前必有路,老马头认识附近一家饭店的老板,于是打电话求助,我们在家预定,老马头等饭做好了开车去取回来。没想到这么添麻烦,我们计划离开时多付一些房钱。

白天和老马聊了会儿天,不过尽管老马会些英文,讲起来却有些吃力,时不时遇到不会的单词还特意去电脑上查一下,来回奔波着实有些辛苦,聊聊也就作罢。

下午我们打算在周围的街区散散步,这么一个特别的国家一天闷在屋里有些可惜。附近的几个街区大多是别墅,间或有些低矮的小屋,不过环境却也融洽。走出不久看到一场骨牌牌局,全部是男性,有老有少。我们看了会儿便有人示意我们一起玩儿,无奈还没看明白规则,再加上语言不通,无福参与。

离开牌局又闲逛了一会儿,听到前面有很大的音乐声。急忙加快脚步上前,看到一支工人装扮的小型乐队正在街边演奏。这可真是支有些奇怪的乐队,音乐的主要来源是一部正在播放CD的音箱,乐队成员全部使用打击乐器配合CD中音乐的节奏,不过最不特别的乐器是非洲鼓和一对沙锤,另外的几个分别是用铁棍敲击一面大的齿轮,用小铁棒敲击酒瓶,用一面直角尺磨擦一个木盘或是用两支木棍相互敲击,还有一个中年男人伴着节奏很投入的跳着salsa。CD中的乐曲是有主唱的,但是这几个乐手会很默契的随性唱一段和声。

所有乐手基本都是仔裤,有的上面还有些油渍。有的乐手穿着印有Bob Marley头像的T恤;有的戴顶有些特别的贝雷帽;非洲鼓手索性光着上身;跳舞的男人穿着一件白色针织背心,有几个不大明显的小洞,配一双HANGTEN牌的板鞋。

我们站着看了一会儿,很近,又很远。对于这样的音乐是不能用陶醉形容的,我们与音乐完全分处两个不同的世界,无法进入。乐队在他们周围塑造了一种无形的场,音乐可以单向传出,但是观众无法进入体会那种热情与奔放,那里空气炽热,靠近就会融化,就会成为音乐本身失去自我,是这样的,乐手们已经失去了自我。

我们就这么在场外听着已经衰减的音乐,乐队依然平静,没有加力表现,也没有排斥观看。一首乐曲终了,那层场的防护融化消失,灵魂们似乎重又回归乐手的躯体,气氛归于平寂。有一个很普通的玻璃杯中似乎有些白酒,大家传递着呷上几口,离我们最近的乐手随手递给过来让我们也尝尝。我们有些拘谨,笑了笑推辞。另外一个乐手又递过一个菠萝,虽然还没有切掉外皮,却是真诚的神情。

新的乐曲响起,针织背心拉过我们一起跳salsa,一语未发。我们没有任何舞蹈经验,只能随着节奏胡乱挪动脚步,针织背心试图教我们一些步伐和扭动,不过我们却不得要领。

在我看来,舞蹈是一种完全与天赋与血统有关的身体表达,一个异族人可以模仿的很像,甚至每个关节,但是你无法成为你所学习模仿的舞蹈的一名舞者,一辈子都不能,这是命中注定的,悲观的,无法改变的,除非祈祷下辈子投胎去到那个舞蹈起源的民族,那个民族每个人都会跳这种舞,如果不会,只是他还没有学会扭动身体,一旦掌握,就会一发不可收拾,让所有异族的人们羡慕而自卑。

我们笨拙的舞步完全影响了音乐本身,不过乐手们不在乎,那种无形的场重新出现在他们每个个体身上,只是演奏。几支乐曲过后,我们有些疲惫,额头微微渗出汗水。向针织背心示意希望休息一会儿,他却有些不解,以为我们只是有些拘束,执意拉着我们的手重新挪动舞步。再三示意,针织背心搬过两把椅子,让我们坐在距离他不能再近的位置,似乎这样可以让我们距离舞蹈更近。又一首乐曲演毕,贝雷帽再次将玻璃杯递到我手上,我尝了一口,不是很辣,微香,透明,应该是不很贵的当地酒,大约就是朗姆酒那种味道。

又看了一会儿,我们打算离开,要不然针织背心一次次邀请,真怕辜负了人家的热情。

可惜的是,我们只是散步,没有带相机摄像机,没有留下任何影像记录,只能用文字这么回忆。更可惜的是,我们在几天之后再到达那里,期望一场可以拍摄的演出,却没能再见到那几位乐手。遗憾,非常遗憾!

离开乐队有些不舍,回到住地的路边有三个年纪不大的女孩,我们路过时其中一个用特标准的普通话说了一声“你好”,待我们沿声望去,却是三面相同的笑容。

发表在 11---------------古巴, 11.01-哈瓦那-20110507 | 标签为 , , , , , | 评论关闭

第一百九十八日-古巴-哈瓦那-抵达(下) 2011年5月7日

巴士从Vedado前往旧城约半个小时,哈瓦那的下午阳光强烈,meer穿了一件长袖T恤防晒,车上有位大妈笑着和我们比划,大意就是在古巴大家都穿无袖的,你穿的好厚哦。的确,古巴街头无论小妹还是大妈,要么背心要么抹胸,没一个穿着严实的。巴士进入旧城后,明显街道变得狭窄,街头的建筑和店铺显得陈旧破败,终点站坐落在哈瓦那的标志建筑之一的国会大厦附近。下车步行闲逛,发现这里距离一条唐人街也很近,不过却没看一个华人面孔。据说在革命前哈瓦那的华人很多,革命后实行计划经济制度,私营都成了国营,华人商贩边逐渐离开了这里,另赴异国重建家业。

哈瓦那街头的老爷车

阅读全文

发表在 11---------------古巴, 11.01-哈瓦那-20110507 | 标签为 , , , , , , , , | 评论关闭

第一百九十八日-古巴-哈瓦那-抵达(中) 2011年5月7日

古巴住宿有两种选择,一是宾馆,二是民宿,据说宾馆的星级都要比国内减去两颗,但价格仍然不菲。民宿相对便宜,每间房大约15-30CUC,也是近些年古巴政府允许一部分私有经济的新兴产物。

上一篇已经提到,古巴实行两种货币制度,红比(CUC)与土比(CUP),相对中国的物价水平来说,古巴商品价格非常便宜,但这仅仅是对古巴当地居民而言。举个例子,我们在之后的几天买明信片,在旅游景点周边每张0.5到0.7红比,而在街上的书报亭每张1土比,红比与土比的兑换是1:25,也就是说,旅游景点的一张明信片价格可以买10多张书报亭的明信片。并且,书报亭的明信片印刷质量甚至还要好一些,只是景点的花样更多。很多游记里面写道面向游客的价格是当地居民的25倍之多,我们几乎没有遇到这样的情况,不过绝大多数游客在古巴旅行的消费会与美国旅行相仿。

到达民宿大约下午两点半,进入民宿,与想象截然不同。虽然之前就听说过,古巴可以有资格开设民宿的居民往往有政府背景,生活条件较好,但是置身其中时才发现这一家的主人生活和“社会主义”这个名词搭不上什么关系。房子算上半地下一共三层,顶层是另外一户人家,其余两层属于这家主人。半地下是车库和一间小的客房,拾阶而上有一块可以纳凉的半露天前厅,进门是一间很大的客厅,将近30平米,餐桌书桌沙发一应俱全,有不少陈列,看上去是主人出国旅行的一些纪念品。房间整洁,桌椅考究,一台电脑虽然不是很新,15寸的Philips纯平显示器在5年前的中国非常流行。厨房位于一侧,客厅尽头有一道拱门,算是与起居室之间的分隔,拱门之后至少有三间卧室,一间很大的卫生间。

民宿主人是肤色有些黝黑的欧洲后裔,五六十岁年纪,戴副眼镜,操着不大流利的英文,笑容可掬,名字很长一串,只记着是M开头,姑且称为老马吧。老马将我们带到我们居住的房间,虽然面积不是很大,但是有独立的卫生间,墙壁漆成蓝色,显得整洁宁静。

民宿中我们住宿的房间

阅读全文

发表在 11---------------古巴, 11.01-哈瓦那-20110507, 攻略 | 标签为 , , , , , , , , , | 评论关闭